行業(yè)信息
8月29日,京東宣布在西安的無人機產業(yè)發(fā)展計劃落地,分別與陜西省韓城市政府、麟游縣政府、龍浩集團、西部機場集團、西北工業(yè)大學等合作方簽署合作協議。此前,京東已經與四川省達成合作,未來將在四川建立185個無人機機場,而順豐也要在湖北鄂州建立機場作為國際核心樞紐。
這種種跡象表明:無人化商業(yè)時代即將來臨。業(yè)界也認為,技術新紅利正在重塑中國物流價值鏈和物流產業(yè)新格局。
無人物流悄然而至
在空無一人的倉庫里,一臺臺機器將貨物從貨架送到包裝工作臺,準確識別貨物后,分揀出需要的商品,打包后放在傳送帶上。這樣的場景不再僅出現于科幻電影里,而是智能化倉儲物流的生動寫照。只需再加上一個“分揀機器人”,無人化倉儲就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實現。
在今年ICRA(機器人與自動化會議)的展會上,京東首次展出了智慧物流的全體成員。這些成員包括京東的快遞機器人、智能搬運機器人、三軸六旋翼無人機、倉庫巡檢無人機以及無人配送車。據了解,無人機是劉強東布局京東智能物流體系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今年以來,京東已經制定了包含干線、支線、末端配送的三級通航無人機物流網絡戰(zhàn)略,并將無人機飛控調度中心、研發(fā)中心、飛服中心、制造中心等一系列配套技術正式落地。據悉,京東無人機于今年6月在西安和宿遷兩地相繼實現了常態(tài)化運營。
伴隨著無人化物流時代悄然而至,全球各大物流企業(yè)開始應時而行。在國外,UPS、Fedex、DHL、法國郵政等多家大型物流公司以及谷歌、亞馬遜等大型廠商早已著手無人機送貨業(yè)務。2015年底,亞馬遜推出的新版快遞無人機就可以在高空飛行15分鐘,時速達到88km/h。
隨后,亞馬遜推出的Prime Air增加了許多新技術,使配送功能進一步升級。在國內,無論是京東、順豐、還是菜鳥,都從2016年開始加大了對信息技術的投入比重,用以加快物流行業(yè)的升級換代。
無人機、倉儲自動化機器人設備、自動分揀、大數據分析系統,以及信息化系統支撐等,在我國物流業(yè)中逐漸成為標配。
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(yè)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,“無人物流”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。各大物流企業(yè)之所以在“無人物流”方面頻頻作為,其根本原因是為增加資本投入的吸引力。物流無人化是未來行業(yè)的風向標。具體來說,無人化物流融合了幾乎當下所有的熱點技術,這使得它不僅成為了聚集資本和催生市值上漲的強有力工具,也是物流業(yè)競爭中的殺手锏之一。
物流企業(yè)紛紛迎戰(zhàn)
從最早亞馬遜宣布啟動無人機“最后一公里”貨運計劃開始,目前國內已有順豐、京東、蘇寧、中國郵政等多家企業(yè)投入到無人化物流的大戰(zhàn)中,智慧物流的戰(zhàn)場早已是硝煙彌漫。
7月13日,順豐宣布大型物流無人機總部基地項目落戶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(qū),投資總額達到7.4億元。順豐方面稱,該基地的首期目標是致力于大型物流無人機的相關試驗;二期目標的重點則放在四川省區(qū)域內的無人機運行網絡和基地建設。
蘇寧則將正式啟動“兩網一平臺”的建設。蘇寧物流研究院副院長孟雷平表示,物流領域的所有技術都是為電商零售的場景來服務的。無人機在物流產業(yè)鏈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有用武之地。孟雷平告訴媒體記者,“我們希望借助蘇寧在基礎設施上的優(yōu)勢,幫助無人機等各種新技術在物流領域實現跨越式發(fā)展。”
今年8月初,京東宣布在江蘇昆山啟用無人分揀中心。該中心最大特點是,從供包到裝車全流程無人操作。與此同時,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也宣布,自己打造的中國最大機器人倉庫已在廣東惠陽投入使用。
相比較而言,京東與順豐在無人機物流的投入力度最為突出。貫鑠企業(yè)管理、貫鑠資本CEO趙小敏稱,順豐與京東兩家企業(yè)在無人機方面的戰(zhàn)略部署各有側重。順豐是要打造專屬機場,用以重新確立今后的市場定位。對于任何一家物流企業(yè)而言,一旦擁有自己的機場,基本可以在國際物流市場上雄踞一方。正如部分專家所言,京東打造的無人機場與順豐機場的理念截然不同。順豐將觸角伸向貨運機場,將來有望會成為亞洲規(guī)模最大的貨運樞紐。而京東雖然在陜西取得了無人機飛行資格,但每次起飛之前都需要辦理一個繁瑣的手續(xù)。因此,京東的無人機飛行只是搶占物流領域的技術手段。
無論采取哪種方式,無人化物流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,各大物流企業(yè)爭相發(fā)力無人化領域將會給行業(yè)帶來新的契機與挑戰(zhàn)。
設定場景顯優(yōu)勢
如今,菜鳥網絡已經聯合中國人壽設立了規(guī)模達85億元的物流倉儲基金,作為優(yōu)化提升智慧物流基礎設施的重要步驟。同時,菜鳥也在著手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更多天貓倉庫內落地實施。今年6月,天貓位于廣東的一個倉儲中心推出了中國規(guī)模最大的智能物流機器人倉庫。這些機器人通過算法控制,可以自動托舉貨物走動,還能互相避讓、排隊,使揀貨效率提高三倍以上。
菜鳥網絡對此表示,在過去的倉庫中,揀貨員在拿到訂單之后,需要跑步到貨架前分揀貨物。由于一個訂單往往有多件不同的貨物,揀貨員必須在倉庫內來回跑動,以至于效率低下。通常,一個揀貨員每小時只能揀100多件貨物。現在與機器人配合后,揀貨員每小時的揀貨量提升了3倍不止。
業(yè)內人士總結道:物流無人化的最大優(yōu)勢就是降低成本與提高效率雙項結合。當前,物流產業(yè)正面臨從互聯網向物聯網轉型的轉折點。物流倉儲自動化、智慧倉庫等現代化科技的出現,將原本獨立運作的自動化模塊通過信息技術緊密聯系起來,從而引發(fā)了物流業(yè)發(fā)展史上本質的飛躍。
據京東方面介紹,京東無人倉當前的存儲效率是傳統橫梁貨架存儲效率的5倍以上。相應配置的無人機能夠將傳統人工配送的時間縮短數倍甚至數十倍。令人欣喜的還有,京東昆山無人分揀中心的分揀能力可以達到9000件/小時,供包環(huán)節(jié)的效率提升了4倍。據統計,在同等場地規(guī)模和分揀貨量的前提下,無人機技術可使每個場地節(jié)省人力180人。
另悉,京東無人機技術的推廣成熟,有助于改善傳統鄉(xiāng)村物流效率低、成本高、用戶體驗不好的現狀,也為農產品的市場流通創(chuàng)造了更多機會,提升了整個社會的資源流通效率。
不過,劉大成又提出:“從物流效率上看,物流無人化在重復作業(yè)、承重作業(yè)、非精確搬運作業(yè)和高速識別作業(yè)上比人工更具有優(yōu)勢。但無人化不是萬能的,特別是在處理復雜作業(yè)、柔性可變作業(yè)等方面,機器還不能替代人工。因此,企業(yè)不能為無人化而無人化,如果將人力與機器進行協作作業(yè),即人做人擅長的,而機器做機器所擅長的,將有可能極大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。”
因此,“無人物流”能否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,與其應用場景和具體操作密不可分。
全方位普及尚需時日
有物流行業(yè)資深人士曾預測,在近五年乃至十年來,中國的機器人將如雨后春筍般蓬勃涌現,其背后主要有兩點原因:一是近五年來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,二是高質量、高附加值的需求。
由于快遞員流動性大、用工成本昂貴,物流無人機設備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工荒、用工貴等難題。但智慧物流還在起步時期,應用物聯網、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廣度和深度都較低,再加上國家政策等相關因素,短時間內無人機只能在偏遠地區(qū)運營。因而,盡管無人化物流已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,但從就現階段而言,全方位普及需時日。
目前,法律、技術、成本和運營等問題還阻礙著無人化物流的步伐。另外,無人物流面臨的瓶頸包括跨境數據鏈路銜接不足、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完善、末端智能程度有待加強等等。
在智慧物流領域,工作人員與無人機器需要充分融合才能將智慧物流的藍圖完全實現;不少“單元節(jié)點”的無人化才剛剛起步,在作業(yè)效率、作業(yè)質量和投入成本上還不能與人工相比。
在趙小敏看來,各大物流企業(yè)還無法將無人機、無人倉進行大規(guī)模商用。在許多地區(qū),物流無人化的成本遠高于人工成本,想要達到成熟運用和系統集成,無人化物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傳統物流因其投入大、利潤空間小且資金鏈過長,很長時間都被資本所忽視。自2014年以來,政府對物流業(yè)給予了充分支持,促使其轉變?yōu)殂暯由a和消費的拉動性產業(yè)。這樣一來,資本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物流業(yè)的產品創(chuàng)新與體系整合中,而物流無人化正是這一過程中產生的一大紅利。
值得一提的是,政府為加強物流業(yè)的“降本增效”,近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舉措。政策的傾斜讓資本大量涌入物流行業(yè),有力地推動了物流業(yè)的智能化進程。
日后,物流無人化發(fā)展將聚焦于“人+無人”的模式,且不斷升級。